English

高科技成出版热点奈斯比特来华赶潮

2000-05-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如果说“高科技”一词几年前在大多数人眼里还显得高深和空泛的话,经过这些年来媒体对“互联网”、“黑客”、“克隆”、“登陆火星”、“转基因食品”等等的狂轰滥炸,这个词几乎已成大众口语。5月份“第三届北京高科技产业国际周”的召开,更是把有关高科技的话题炒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

新闻嗅觉越来越灵敏的出版界并没有放过这个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最近几年味同嚼蜡的各类科技知识普及读物泛滥成灾,倒足了读者的胃口,因此对“高科技”这一选题,更多的出版社进行了深度挖掘。它们或者侧重对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后果进行反思,针砭其已经和正在引致的负面效应;或者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视角之下来看待高科技产业化的问题。

国内出版界“高科技战争”的硝烟正起,有“未来学大师”之称的奈斯比特早已摁奈不住,于5月21日挟其新作——《高科技·高思维》(High Tech High Touch)远涉重洋,加入战团。年逾古稀的奈氏选择“高科技周”余温犹在之时前来促销,可谓眼光老到。

奈斯比特当年一炮走红的《大趋势》在中国亦有广泛的读者,它与另一位“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起,几乎是国门初开之时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目。虽然新闻媒体对奈氏的来访给予了极高关注,但事过境迁,奈氏此番来华收获如何,一时尚难见分晓。而国内出版界能否从中得到一点启发,亦需拭目以待。

 (小舟)

■背景

约翰·奈斯比特早年曾涉足政坛,1963年被肯尼迪总统任命为教育部助理部长,后被聘为约翰逊总统的特别助理,政绩平平。离开白宫后,奈斯比特供职于有“蓝色巨人”之称的IBM,1967年忽发奇想“下海”创业,其时39岁。

在自己创办的都市研究公司里,奈斯比特使用自创的“内容分析”方法研究美国社会。所谓“内容分析”方法,事实上就是广泛收集各地报纸,每天对这些报纸的内容进行分类编排,建立索引和分析比较。奈斯比特始终认为重大的社会变化都是从地方开始,自下而上的,因而通过对城市、乡村变化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判断出将来的一些发展趋势。都市研究公司定期作出研究报告,并兜售给一些大公司和图书馆。当年在全球畅销1400万册的《大趋势》一书的蓝本正是这些定期作出的研究报告。

奈斯比特著述甚丰,《大趋势》取得成功之后的近20年里,几乎平均每年均有新作问世,其中不少系与他人合著。其近期著作包括《2000大趋势》、《全球吊诡》等。

在这本由约翰·奈斯比特和他的女儿娜娜·奈斯比特以及道格拉斯·菲力普合著的书中,主要讲述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述的是消费科技及其对我们的影响,重点是媒体的暴力化倾向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第二部分关注的是当前正在发展中的基因技术。作者认为基因技术是真正革命的技术,它给人类带来的才是具革命性意义的转变。与十几年前“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比起来,奈氏似乎少了些锐气,多了几分沉稳,不在动辄预言人类未来的大趋势。

事实上,与国内同类图书比较起来,奈斯比特的这本新书所考察的并不是一个新主题,也并没有提出更新的观点。只不过由于生活在美国社会,因此在书中对美国文化的批判性考察和许多美国人沉迷于科技享乐现象的描述更贴近、更具说服力。不过,由于中译本的译名是一个极易引人误解的糟糕的翻译,以及中美生活水平、价值观念的差异,中国读者要想真正读懂奈氏的这本大作,并非易事。

奈斯比特始终对亚洲的前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在前几年与他人合著的《亚洲大趋势》里,他预言亚洲将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也许是因为此,亚洲对奈斯比特有着特别的好感,其新著的中译本在东南亚一经推出,即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在《高科技·高思维》一书的中译本序言中,奈氏对古老的华夏文明也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有助于我们在高科技时代寻求人性的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